1.战国时,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,在边境上设亭,置亭长。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,置亭长,掌治安,捕盗贼,理民事,兼管停留旅客。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。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"都亭",设于城门的称"门亭",亦设亭长,职责同上。东汉后渐废。
2.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﹑主事之下设亭长,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。
拼音:tíng,部首:亠笔划:9
亭 tíng 有顶无墙,供休息用的建筑物,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;凉亭。牡丹...查看详细解释
拼音:cháng,zhǎng,部首:长笔划:4
长 (長) cháng 两端的距离:长度。 长度大,与“短”相对,指空间,...查看详细解释
Copyright © 2010-2021 zuc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组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1073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