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明﹑清官名。明初有六科庶吉士。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,练习办事。其在翰林院﹑承敕监等近衙门者,采《书》"庶常吉士"之义,俱改称为庶吉士。永乐后专属翰林院,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。三年后举行考试,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﹑检讨等职;其余则为给事中﹑御史,或出为州县官,谓之"散馆"。明代重翰林,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,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,已群目为储相。清沿明制,于翰林院设庶常馆,掌教习庶吉士事。庶吉士又通称"庶常"。参阅清福格《听雨丛谈》卷六。参见"庶常"。
拼音:zhù,shù,部首:广笔划:11
庶 shù 众多:庶务。庶物。庶绩。富庶。 平民,百姓:庶民。庶人。黎庶...查看详细解释
拼音:jí,部首:口笔划:6
吉 jí 好,有利的,幸福的,与“凶”相对:吉利。吉祥。逢凶化吉。吉光片...查看详细解释
拼音:shì,部首:士笔划:3
士 sh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:士族。士大夫。 旧时指读...查看详细解释
Copyright © 2010-2021 zuc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组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10736号